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二十五章 退避三舍

關燈
李汲這些天窩在宮中,每天並不僅僅鍛煉和讀書,或者敷衍前來拜訪的李適,聽李適講故事……他也反覆回憶自己原本時間線上的某些後世詩篇,計劃著等到時機成熟,就可以陸續撇將出去,嘗試靠抄詩來揚名。

尤其經過推算,原來如今只是公元八世紀中期,那麽就連八世紀後期到九世紀初期的那些名篇,也都可以借來用啦。僅僅韓愈之作,自己還有記憶的就不下十首,況且再晚一百年,還有個千古詩豪白居易呢!

就算這條時間線上,也有這幾位大詩人的同位體存在,老子抄襲在先,將來你們也只能黯然棄筆吧。

本來謀劃得好好的——雖然具體該如何付諸實施,尚無腹案——可誰成想今天出宮來閑逛,竟然在小攤上聽到了這麽一首《軍城早秋》!

依照李汲的詩詞鑒賞能力,此詩算不了上佳,倘若詩分九品的話,最多也就四品中上——曾經讀過的唐高宗那幾首,則屬六品中下,至於那晚燒梨連詩,給九品下下都算是瞧在皇帝面子上。然而此詩文辭質樸、節律曉暢,就不象是反覆錘煉所得,而是臨時口占……則隨隨便便就能寫出四品詩來,這人實際水平怎麽也得三品往上了吧?

即便唐朝再怎麽文教不興,也可能有這麽一兩個飽學宿儒,或者天才詩家在,其作能至上品,也不稀奇。問題那家夥分明是個武夫啊,才剛轉了文職不久!這年月武官以文盲、半文盲居多,則一群武夫裏出個詩豪的幾率,那得多低?

見有此人在,我就算將出後世名篇來,也未必能夠占到太大便宜啊。且若水平相近,遇見了難免會評詩論賦,那我只是個抄家,要怎麽跟人對話呢?

當下李汲就覺得身子涼了半截,連面前熱騰騰的蕎麥面吞落肚中,也不能溫暖過來……

那兩名官員此後再沒交談太多內容,只有那名綠袍武官提起過一回李泌,說:“聖人近日唯信那山人,連校閱各軍,都要帶在身邊。此人若如房相一般,不通軍事,好為大言,只怕……”

話被嚴姓給事中打斷了:“長源先生之才,恐怕非你我所能妄測——且吃面,我偶爾得空,才與故舊閑敘,少時還有公事要理呢。”

於是匆匆各吃完兩碗面,也就並肩而去了。李適小孩子,胃口不大,只吃了一碗面,其後就一直盯著李汲;李汲心思正亂,深感芒刺在背,因而四碗面吞落,到第五碗,也不怎麽吃得下了,光喝了兩口湯,便即放下筷子。

二人補了錢,離開草棚,走不上幾步,眼看周邊無人,而且背後的老關也聽不見他們說話了,這才同時開口,一個問:“那位給事中……”一個直接就說:“嚴武,字季鷹……”

李汲心說我不問你就打算回答了是吧?小家夥這是在炫耀自己認識的人多嗎?於是住口,聽李適繼續介紹下去:

“……乃是前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,初投哥舒翰於隴右軍中,擔任判官,此番率神策軍來勤王,因房琯之薦,聖人命為給事中。”

李汲暗中舒了口氣,心道原來是重臣之子啊,多半家學淵源,那詩才拔群倒也不奇怪了。

“這個嚴武,詩名很盛麽?”

李適搖搖頭:“不曾聽說他能詩。”隨即笑道:“方才他所吟誦的,倒也不差,果然是宦門世家,頗有學問——咦,難道說,李汲你竟然也喜歡詩?”

李汲敷衍道:“只是聽那首《軍城早秋》,頗感熱血沸騰罷了。”

李適笑道:“這般軍旅邊塞之詩,確實合你的胃口。李汲啊,你有沒有考慮過投軍,靠著拳腳去打出份不弱於長源先生的名氣來?”

李汲雖在考慮爭霸之意,卻還沒打算這就投入唐軍,因而擺手道:“我如何敢與家兄相比?且軍中不靠拳腳啊,長槍大刀、弓弩箭矢,我都不擅長,更不懂什麽兵法。我只能掄掄拳頭,打打彈弓,為家兄退幾個刺客而已,若在戰陣之中,刀矛團團圍將上來,怕是……”

李適突然間眉頭略略一擰,打斷他的話,質問道:“不是說你在檀山上擊殺了兩名叛兵麽,怎麽說是刺客?”

李汲心說小家夥好敏!趕緊甩鍋:“乃是家兄所言,其後李輔國也說,我等身無長物,而那些叛兵卻緊追不舍,且其中一人面對家兄,曾經口出過一個‘李’字……恐怕不是普通的叛兵,其意專為刺殺家兄而來!”

李適背著手沈吟道:“刺客?安賊何必遣刺客來害長源先生?若有此心,早便兵發潁陽去了……”

李汲生怕他想得太過深入,或者別有所問,讓自己難以作答,趕緊轉移話題,問道:“則我唐當世,論詩以何人為首啊?”其實文無第一,武無第二,估計李適也說不出誰作詩最強來,李汲不過是想探問、估摸一下,就嚴武這種水平,能排進前五去不能?

誰想李適毫不猶豫地回答道:“自然是太白先生了。



李汲拱手:“請教。”

李適嘲笑道:“你竟連李太白都不知道?”李汲茫然搖頭:“不知。”李泌對於那個本主,時常講經、說史,卻從來都沒有教授過詩歌啊,遑論提及當世的詩人?

“李白,字太白,隴西成紀人,少負詩名,仗劍游於四方。後入京以詩文幹謁,賀公知章見而大驚,稱他為‘謫仙人’,薦於上皇。上皇乃使供奉翰林,恩寵無比,後因楊國忠之譖——也有說是高力士進了讒言——遂遭疏遠而辭去……”

-本-

-文-

-首-

-發-

-完-

-本-

-神-

-站-

說到這裏,李適不禁嘆息:“如今社稷動蕩,就不知道太白先生在何處了,可安泰否?”

李汲請求道:“殿……賢弟可還記得太白先生的佳作麽?念幾首來聽聽?”

李適隨口背道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。”

李汲撇了撇嘴:“也不見好……”

所以說不好,是因為這近乎於大白話,只是合轍押韻罷了。雖說又似口占成篇,如璞玉不施雕琢,其中或許別有深邃意味,但——光憑這類小品,判斷不出詩人的真實水平來啊。

李適不悅道:“你又不能詩,怎敢說太白先生不好?”

李汲胡攪蠻纏道:“我何曾說太白先生不好了?只是說這種詩麽,並不見好,我也能做。”隨即在李適三分期待、七分好笑的註視中,故意拖長音誦念道:“岸上來群鵝,一棒趕下河……”

李適笑得直打跌,好不容易喘勻了氣,才問:“下面呢?”

“下面?”李汲故意逗他,“下面如李……我院中那冉貓兒一般,沒有了。”

李適“噗”的一聲,再度絕倒。

李汲這不是故意假充二楞子或者滑稽人,而是李適雖然年輕,終究也十好幾歲了,勉強可以算是個男人,而男人之間,靠著下三路的不雅玩笑,從來都是最容易拉近關系,達成融洽氛圍的啦。

趁機追問道:“我知道賢弟是怕我聽不懂,故而誦了太白先生淺顯之作。且不論我是否能懂,挑一兩首上佳的誦來,算給我洗洗耳、開開竅吧,如何?”

李適想了想,便道:“太白先生佳作甚多,也說之不盡,但在我看來,那三首《清平調》必列榜上。想當日上皇與楊妃歡宴,惜無新詞,便命急召太白先生來,得之於長安市上。當時先生與友人對飲,已然酩酊醉倒,上皇賜湯醒酒,更命高力士為先生脫靴。於是先生醉眼惺忪,提起筆來,一草而就,在座者誦之,無不驚艷——你想聽麽?”

李汲連連鞠躬:“休賣關子,快說,快說。”

“什麽叫‘賣關子’?”

“此我鄉下土語,謂吊人胃口,言之不盡也——請誦,請誦。”

李適這才笑笑,將三首《清平調》吟誦出來,分別是——

其一:雲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臺月下逢。

其二:一枝紅艷露凝香,雲雨巫山枉斷腸。借問漢宮誰得似?可憐飛燕倚新妝。

其三:名花傾國兩相歡,長得君王帶笑看。解釋春風無限恨,沈香亭北倚闌幹。

李汲這回是徹底的傻眼了。

其實吧,這三首詩濃艷旖旎,格調並不怎麽高,想來禦前所作,也就只能是這班貨色了。然而技法嫻熟,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段,且雅致而曉暢,韻味雋永,就文辭而言,幾乎字字珠璣,沒有一點兒破綻啊。就好比一個女人不管私生活再怎麽糜爛,卻不但國色天姿,而且在人前儀態端莊、舉止得體,有大家閨秀之風,你能說不算“女神”?起碼也得是個“神女”吧?

怪不得李適說這位太白先生的詩才為當世之冠,即便放到李汲的時間線上去,與歷代詩豪較量,似亦不遑多讓了。倘若他不僅僅寫這些應酬之作,還能有一兩首立意較高,發自內心的佳篇,那完全可以躋身一流甚至奔著超一流去了!

聽李適所說,這位先生可能還活著……則有此人在,自己還敢抄什麽詩啊?作死嗎?!且頂尖人物的水平如此之高,那麽次一等的也不會太差吧——比如那個嚴武。看起來,不是唐朝文教不盛,詩文水平不高啊,純屬皇家那幾個貨十足廢柴更加三分而已——廢柴們誤我!

罷了,罷了,退避,退避,抄詩的念頭,就此徹底打消。白白浪費那麽多時間,我還是繼續做我的武夫大老粗好了……

便覺意興闌珊,於是扯扯李適的袖子,說差不多了,咱們回去吧。李適不大樂意,扁嘴道:“出來不到半日,如何便要歸去?且我等連集市都尚未走遍呢。”

李汲雙肩一聳,反問道:“賢弟以為,官軍何時能勝,聖駕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